章家失去“章家畈”

岛石镇山川村有个自然村叫“章家畈” ,“章家畈”昌北土话叫“张家畈”。所以,外地人如果用普通话问:“章家畈在哪里?”那当地老百姓肯定会说:“我们这里没有章家畈,不知道在哪里?”

说来有些奇怪,居住在“章家畈”这个自然村里的农户,竟然没有姓章的,全村基本上都是姓帅的。那这个自然村,为什么被称呼为“章家畈” 呢?当地流传着一个故事,看完这个故事,你也就知道了原来如此。

据《临安市地名志》记载,章(昌北土语张)家畈这个自然村,建村400多年,“昔有章姓耕耘,故名章家畈”。由此可见,当地流传的这个故事,并非虚构和空穴来风的传说。

400多年前,姓章的一户人家,来到这里时,章家畈这个地方还是一片荒凉,处于原始状态。这户人家在这里定居下来后,开垦了沿河的大片水田。章家一家人,用勤劳的双手,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,连续多年都获得了好收成。不但丰衣足食,还积余了很多粮食。

后来,姓帅的一户人家也来到这里,当时正好是初春季节,看到这里处处山花烂漫、山明水秀、风景如画、土地肥沃、自然条件好,一家人都觉得这个地方是个安居乐业的好地方,便找了个既遮风,又有水的地方安了家。定居下来后,帅家人找来找去,沿河的那些可以改田的地,都已经被章家占领了。只得在山坡上找些旱地种植玉米、高粱、黄豆、小麦、粟米等杂粮,勉强养家糊口维持生活。在那个遥远的年代,粮食加工靠手工操作。玉米、小麦等杂粮凭手推石磨碾粉,既吃力又麻烦,长期吃杂粮会让人感到没胃口。为了改善生活,吃上香喷喷的大米饭,帅家便去找章家人商量,用租田种的办法,解决吃米难的问题。

而此时,章家人正为田多种、田劳累、育秧麻烦而犯愁。刚好帅家要租田,两家二话没说一拍即合。双方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,议定帅家毎亩毎年付章家水稻多少斤,并约定了每年的交粮期限。双方请来了中证人、执笔人,写了份有效期为10年的租田契约。

自从有了这份租田契约,章家人如释重负,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为了育好秧、种好田,“吃了谷雨饭,天晴落雨均出畈”而紧张劳动,繁忙生活,自此过上了游手好闲的轻松生活。

而帅家却刚好相反,租来了那么多田后,一家人翻田耕耘、催芽育秧、播种除草,还要种那么多旱地,忙得不可开交,只得起早摸黑拼命干。虽然很辛苦,但是“一分耕耘,就有一分收获”,帅家的生活越来越好。

昌北有这样一句古话“人越嬉越懒,口越吃咸鱼越觉淡。”章家人正是印证了这句古话,长年累月游玩乐荡,不思劳动,坐吃山空。没过几年,原来积余的粮食都被挥霍吃空。后来的日子,那是更加难过,人口不断增加、小孩渐渐长大,粮食越来越不够吃了,租出去的田租期未满,帅家不肯退租,周围的山坡地,又已经都被帅家占领。

章家人感到这个地方,已经生活不下去了,便找帅家商量,把章家畈的田全部卖给了帅家,他们举家搬迁,另找其他安家之地。那时候,昌北山区还有很多地方仍处于原始状态,荒无人迹。就这样,章家畈那片水田,全部卖给了帅家。

后来,帅家为了教育儿孙后代,吸取章家人失去“章家畈”的教训,传承珍惜土地、热爱劳动、勤俭持家的好家风,保留了“章家畈”这个地名。经长久流传,便成了这个自然村的村名。这个村的村民依旧将珍惜土地、热爱劳动、勤俭持家的好家风一脉相承,自古至今毫无褪色。

来源:【临安新闻网】   作者:帅军武   信息发布:程玉兰   添加日期:2023-03-20   
 

 

 
杭州市临安区岛石镇官方网站  临安新闻网制作维护
浙新办[2004]42号 浙ICP备05002139号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